币圈崩盘启示录:天才 dTAO 如何沦为 Meme 币的提款机?

author 阅读:78 2025-03-24 09:11:07 评论:0

dTAO:一個關於代幣經濟學的實驗與崩潰預警

我總是對加密貨幣世界中那些新穎的代幣經濟學設計充滿好奇。看著這些協議如何不斷調整激勵機制,試圖吸引用戶並維持生態系統的繁榮,簡直就像在觀察一場永不停歇的實驗。有時候,這些設計看起來非常誘人,似乎找到了通往成功的鑰匙。但遺憾的是,往往好景不長,最終還是難逃崩潰的命運。

今年情人節,Bittensor 推出了他們的動態 $TAO (dTAO) 系統,這個新穎的設計立刻吸引了我的目光。dTAO 的核心理念很簡單,就是希望能夠為 TAO 代幣的發行,在各個子網之間提供一種更為公平的分配方式。

然而,僅僅過了一個月,問題就開始浮現。現實證明,那些在理論上看似完美的設計,在複雜的自由市場中,往往並不能如設計者所願地運作。這篇文章,就讓我們一起來深入探討一下 dTAO 的運行機制,以及它所暴露出來的潛在問題。

dTAO 的設計初衷與運行機制

讓我們一起來簡要回顧一下 dTAO 的工作原理:

  • 子網代幣 ($SN): 每個子網都擁有自己的子網代幣,這些代幣以原生的 TAO-SN Uni V2 類型流動性池的形式存在。這裡有個容易讓人困惑的地方:雖然用戶可以通過“質押”TAO 來換取 SN,但實際上這與直接“兌換”TAO 為 SN 在功能上並沒有本質區別。唯一的限制是,用戶無法直接向流動性池中添加流動性,也無法直接在子網代幣之間進行交易(例如 SN 1 → SN 2),只能通過 TAO 作為中介來實現(SN 1 → TAO → SN 2)。
  • TAO 發行量分配: TAO 的發行量會根據各個子網 SN 代幣的價格按比例進行分配。為了平滑價格波動,防止惡意操縱,系統會採用移動平均價格作為計算依據。
  • SN 代幣發行量: SN 代幣本身也具有發行量,其供應上限設定為 2100 萬個,與 TAO 和 BTC 類似。一部分 SN 會被分配到 TAO-SN 流動性池中,剩余部分則會分配給子網的利益相關者,包括礦工、驗證者以及子網所有者。分配到 TAO-SN 池中的 SN 數量旨在平衡池中 TAO 的發行量,從而使 SN 的價格(以 TAO 為單位)保持相對穩定,同時增加流動性。

然而,如果計算結果表明,某个子網所需要的 SN 數量超過了 SN 的最大發行量(基於 SN 的發行曲線),那麼 SN 的發行量將會被限制在最大值。在這種情況下,SN 的價格(以 TAO 為單位)自然就會上漲。

核心假設:市值高 = 價值大?

這個機制的設計核心,基於一個重要的假設:市值較高的子網能夠為 Bittensor 網絡創造更多的價值,因此它們理應獲得更多的 TAO 發行量。

然而,現實情況卻是,在加密貨幣市場中,價格最高的代幣往往是那些擁有最多關注度、炒作、龐氏屬性以及營銷資源的代幣。這也是為什麼 L1 公鏈和 Meme 幣(迷因幣)總是能夠獲得相對最高的估值。

儘管這個機制的出發點是好的,它假設那些通過創造實際收入而產生價值的子網,會利用部分收入回購 SN 代幣,從而推高 SN 的價格,並獲得更多的 TAO 發行量。但這種思路,在實際運作中,顯得有些天真。

Meme 幣子網的崛起與代幣經濟學的困境

在 dTAO 正式啟動之前,我就曾與一些加密貨幣分析師討論過 dTAO 代幣經濟學中一個顯而易見的缺陷,那就是更高的市值並不一定代表更高的收入或更大的價值創造。

但我萬萬沒想到,這個理論竟然這麼快就在實踐中得到了驗證。自由市場以一種令人哭笑不得的方式,展現了它的“效率”。

就在 dTAO 升級前夕,一位匿名人士接管了子網 281,並將其轉變成了一個名為 “TAO Accumulation Corporation” (簡稱 “LOL 子網”) 的 Meme 幣子網。這個子網與人工智慧 (AI) 顯然毫無關聯。

在一個現已刪除的 Github 頁面中,他們是這麼描述的:

礦工無需運行任何代碼,驗證者根據礦工持有的子網代幣數量對其進行評分。礦工持有的代幣越多,獲得的發行量越高。

實際發生的情況是:投機者開始大量購買 SN 28 代幣 → SN 28 的價格迅速上漲 → SN 28 因此獲得了更多的 TAO 發行量 → 如果 SN 28 超出了子網代幣的發行限制,SN 28 的價格將會繼續上漲 → SN 代幣的發行量會按比例分配給持有 SN 的 “礦工” → 更多的人開始購買 SN,以便獲得更多的 TAO → 價格進一步被推高 → 一個典型的龐氏騙局循環開始運作。

結果,TAO 的發行量開始正式資助… Meme 幣!在某一時刻,SN 28 子網甚至一度成為 Bittensor 市值排名第七的子網。

中心化干預:Opentensor 基金會的救場

但為什麼 SN 28 沒有完全佔領 Bittensor 呢?答案是:中心化拯救了局面。

在短短幾天內,Opentensor 基金會利用其根質押(root stake),運行定制的驗證者代碼,激勵人們拋售 SN 28 代幣,使其價格在短短幾個小時內暴跌了 98%。

來源:Bittensor discord

SN 28 子網代幣在 Opentensor 基金會的行動後暴跌了 98%

本質上,Opentensor 基金會扮演了一個中心化實體的角色,阻止了自由市場對 dTAO 機制的惡意利用。這種中心化的干預之所以目前可行,是因為 Bittensor 正處於從舊的 TAO 發行機制向新的 dTAO 機制過渡的緩慢轉型期。

從舊機制到 dTAO 的過渡:去中心化的隱憂

在 TAO 的舊機制下,最多可以在 SN 0(“根子網”)上質押 TAO 的 64 個驗證者,通過投票來決定誰可以獲得 TAO 的發行量。

這個機制本身就引發了一系列問題,主要是因為大型驗證者(例如 Opentensor 基金會、DCG Yuma、Dao 5、Polychain 等)掌握了過多的權力,從而產生了激勵上的偏差。例如,理論上,他們可以將 TAO 的發行量導向他們投資或孵化的子網,或者導向他們運行驗證者節點並從中獲得 TAO 獎勵的子網。

taostats.io/validators 所示的頂級驗證者

因此,擺脫這種舊機制,朝著更加去中心化的方向發展,無疑是良好的一步。我欣賞團隊選擇了更加去中心化的獎勵機制,即使這意味著他們可能會失去部分發行量的控制權。

當 SN 28 事件發生時,dTAO 剛剛推出大約一周的時間,因此 SN 0(下圖中的藍線)仍然掌控了約 95% 的發行量,Opentensor 基金會才能夠成功進行干預。

然而,大約一年後,SN 0 對發行量的控制權將會下降到約 20%。這意味著,如果類似 SN 28 的事件再次發生,幾乎不可能通過 SN 0 進行干預。在這種情況下,Bittensor 很可能會從一個 “去中心化 AI” 項目,變成一個由 Meme 幣主導的激勵網絡。

在這個過渡期,控制排放的權力將從舊機制(SN 0 或 “root 屬性”)轉移到新的 dTAO 機制(“alpha 屬性”)

潛在風險:通用激勵網絡還是毫無意義的補貼?

即使我們假設在熊市中,人們足夠理性,不會一頭栽進 Meme 幣的炒作之中,Bittensor 仍然有可能演變為一個完全與 AI 無關的通用激勵網絡。

讓我們來進行一個思想實驗:假設有人推出了一個專門用於去中心化挖掘比特幣的子網(雖然這並不是什麼新奇的想法)。這個子網的目標是,通過資源高效的方式激勵比特幣挖礦,同時將挖到的 BTC 作為經常性收入,用於回購子網代幣 SN,以便獲得更多的 TAO 發行量。

在這種情況下,TAO 就會從一個去中心化 AI 項目,變成一個通用激勵項目。TAO 的發行量只是被用來補貼企業的各種隨機運營成本(OpEx),而不是朝著一個具體的目標前進。

從技術上講,這可以說是符合 Yuma 共識機制的初衷,因為 Yuma 共識旨在圍繞任何 “主觀性” 工作達成共識,而不一定局限於 AI。然而,這種缺乏明確目標的狀況,讓整個系統顯得……毫無意義。

最終思考:目標函數的缺失

dTAO 模型推出僅僅一個月,裂痕就已經開始顯現。

自由市場的激勵機制表明,如果沒有任何中心化的力量進行干預,Bittensor 可能不再是一個 AI 項目,而是一個由 Meme 幣子網主導的“注意力網絡”,或者是一個由創收型企業主導的“通用激勵網絡”。這些企業利用 TAO 發行量來補貼運營成本,卻沒有實質性地改善 Bittensor 網絡。

我認為,Bittensor 網絡需要一個真正的 “目標函數”(objective function),以便將所有子網的目標統一起來。然而,顯然在 AI(尤其是通用人工智能,AGI)領域,找到一個明確的目標是非常困難的——正如我們在運行公平的大語言模型(LLM)評估框架時遇到的種種挑戰……這也是 Yuma 共識為 “主觀性” 工作而被創建的原因。

正如那句名言所說:“告訴我激勵機制,我會告訴你結果。”

備注與免責聲明

在之前的版本中,我曾提到 TAO 的發行量與市值成正比,而實際上是與價格成正比。這一錯誤現已更正,感謝 @nick_hotz 的指正。

免責聲明

本文僅供一般信息參考,不構成投資建議,也不是購買或出售任何投資的推薦或邀請,不應被用作評估任何投資決策的依據。本文也不應被視為會計、法律或稅務建議或投資建議。文章反映了作者的當前觀點,並不一定代表作者僱主的意見。本文中的觀點可能會發生變化,恕不另行更新。

本文 timi45.com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s://www.timi45.com/post/1752.html

可以去百度分享获取分享代码输入这里。
声明
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
发表评论
搜索
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