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地產血淚史:你以為買的是家,其實是深淵?
在房地產這場博弈中,誰能全身而退?買房不是買白菜,動輒幾百萬的投入,稍有不慎,可能就是半輩子的積蓄打了水漂。所以,別跟我說什麼“理性購買決策”,這幾個字背後,是多少人的血淚教訓?
買房前:別被“需求”綁架
自住?投資?先問問自己,這是真需求還是偽需求
很多人一上來就談需求,什麼“家庭成員數量”、“生活習慣”、“工作地點”,聽起來頭頭是道,但仔細想想,有多少人是真的為了“住”而買房?還不是被“房價永遠漲”的魔咒給洗腦了?
我認識一個朋友,兩口子住在市中心的小公寓裡,上班方便,生活機能也好。結果呢?非要咬牙切齒地貸款買郊區的大房子,說為了以後孩子上學。孩子影子都沒一個,就開始操心學區房了,這不是典型的被“需求”綁架嗎?
預算?呵呵,永遠不夠用
預算更是個笑話。開發商恨不得讓你掏空六個錢包,中介會告訴你“再加一點就能買更好的”,銀行會忽悠你“利率很低,壓力不大”。結果呢?房貸壓得你喘不過氣,生活品質直線下降,連頓像樣的火鍋都捨不得吃。
別跟我說什麼“合理預算”,在房地產市場裡,預算永遠是用来突破的,底線永遠是用来試探的。
買房時:情報戰,誰掌握的信息多,誰就贏
政策?別指望它能幫你
了解當地政策法規?說得好聽,實際上呢?政策變來變去,誰能預測明天會發生什麼?限購政策看似能抑制炒房,實際上呢?上有政策,下有對策,各種鑽空子的方法層出不窮。指望政策來保護你?省省吧,還不如多燒幾炷香,求菩薩保佑。
市場?數據背後都是套路
房產交易數據、新樓盤開發情況?這些數據都是公開的,但問題是,誰能保證數據是真實的?開發商會美化數據,中介會誇大數據,甚至有些數據是直接造假的。你看到的是“市場繁榮”,實際上可能是“泡沫將破”。
買房後:地段、品質、合同,哪個都不能掉以輕心
地段?配套?別被“規劃”忽悠
“地段、地段、還是地段”,這句話都被說爛了。但問題是,什麼才是“好地段”?配套設施完善?交通便利?這些都是表面的東西。更重要的是,地段的發展潛力。但發展潛力這種東西,誰又能說得準呢?
開發商會跟你說“這裡未來會成為下一個陸家嘴”,中介會跟你說“這裡的房子肯定會漲”。但實際上呢?規劃永遠趕不上變化,說不定等你還完房貸,這裡還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。
品質?呵呵,豆腐渣工程見得還少嗎?
考察樓盤和房屋品質?驗房師都成了香餑餑,這說明什麼?說明現在的房子品質有多差。開發商為了降低成本,偷工減料是常態,樑柱裡摻海砂,牆壁裡塞垃圾,這種事情屢見不鮮。
別指望能買到“高品質”的房子,能買到沒有明顯安全隱患的,就已經算你走運了。
合同?字字珠璣,步步驚心
仔細閱讀合同條款?當然要仔細閱讀,但問題是,你能讀懂嗎?合同裡充滿了法律術語,各種免責條款、霸王條款,普通人根本看不明白。
就算你請了律師,也未必能完全保護你的權益。畢竟,開發商的法務團隊也不是吃素的。
促銷?羊毛出在羊身上
各種優惠活動?打折、送家電、免物業費……這些都是套路。開發商才不會做賠本的買賣,他們會把這些優惠的成本,加到房價裡。
別以為撿到便宜了,實際上你才是被薅羊毛的那一個。
地段 | 特点 | 适合人群 |
---|---|---|
市中心 | 老破小,吵鬧,擁擠,停車難,學區溢價嚴重,房子老化快,貶值風險高 | 迷信學區,寧願犧牲生活品質也要擠進去的人群 |
郊区 | 空曠,荒涼,配套匱乏,交通不便,上班通勤時間長,冬天冷夏天熱,晚上黑燈瞎火 | 被房價逼到走投無路,只能委曲求全的人群 |
新城区 | 鬼城,空置率高,商業蕭條,基礎設施不完善,入住率低,晚上像恐怖片現場 | 被“發展前景”忽悠瘸了,想賭一把的人群 |
說了這麼多,不是要勸你別買房,而是要提醒你,買房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,不要盲目跟風,不要被表面的現象迷惑,多做功課,多長個心眼,才能在這場博弈中,盡可能地保護自己的利益。
本文 timi45.com 原创,转载保留链接!网址:http://www.timi45.com/post/1733.html
1.本站遵循行业规范,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;2.本站的原创文章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;3.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。
